清遠市森林環保清潔有限公司
Fores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leaning Co., Ltd
大家好,我是《活性污泥法工藝控制》作者張建豐,水友們都叫我三豐老師。
非常高興能在環保水圈和大家交流,在接觸環保水圈的這段時間里,我發現這個訂閱號聚集了環保行業,特別是污水處理行業重度學習的一批從業者,數量還不小,全國各地的同行都有。
去年,環保水圈的小伙伴找到我,希望我能給水友們分享下自己多年在污水處理行業積累的經驗,幫助行業的新人和缺少系統知識的水友快速提升。
我說,你們提的這個要求可不簡單,我自己在污水處理行業做技術工作多年,我很明白一個技術人員自我提升的難度和挑戰。
如何培養高水平的技術人員,這可能是整個環保行業的難題,所以你會看到整個行業是極其缺少高水平的技術人員的。
今天借這個機會,我和大家分享下自己的思考和一路走來的成長心得。
01
一個靠譜的技術人員能頂100個
我記得谷歌公司的CEO拉里·佩奇這樣形容過做技術的人員,一個頂級的工程師對企業的價值,遠超100個平庸的工程師。
小米公司的聯合創始人黎萬強也說過,一個靠譜的工程師不是頂10個,是頂100個。
我自己是技術出身,特別能理解上述兩位大佬的觀點,技術類和創意類等較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個人經驗和能力的工作,人和人之間的差異之巨大,經常超出我們的預期。
98年參加工作后,我就沒有離開過這個行業,至今已有22年,算是一個污水處理界的老兵。
對于環保行業的技術人員而言,兩位大佬的觀點同樣適用,一個靠譜的環保技術人員不是頂10個,是頂100個。
你也許會覺得夸張,這的確聽起來也顯得過于夸張,但實際果真如此,尤其是對一些對技術依賴度較高的環保企業,高水平的技術人員就是其核心競爭力中的核心。
這樣講,不免有些空洞,我來具體談談為什么可以說一個靠譜的技術人員能頂100個,這背后的邏輯是什么?
首先是運營成本方面。
高水平靠譜的技術人員對公司來講,意味著成本的可控和可降。大家注意,這里講的是兩個重點,一是可控,二是可降。
所謂可控,就是高水平的技術人員可以從設計到交付、運營的整個鏈條中,把失誤的概率降到最低,這對企業來講是增加了運營成本的確定性,大大減少了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。
所謂可降,是指高水平的技術人員大概率能找到并使用技術和成本最優方案,這會直接帶來成本的降低,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,就是無形中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,無論是在設計階段還是在運營階段,這對企業來說都至關重要。
其次是公司管理方面。
高水平的技術人員一般都具備較高的自律性和自我驅動性,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公司在管理上的消耗。
如果你身邊有高水平的技術人員,你可能會體會更深,這些人不需要過多被動管理的介入,他們是在自治(自我管理)。
這相當于,管理者無需拿鞭子抽,便實現了高效的管理,而一幫自治的人和一幫需要抽一鞭子才走的人,效率會差多大,對,不是10倍,是100倍。
最后是團隊成長方面。
這點我體會特別深,高水平的技術人員對團隊的拉動作用是非常顯著的,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:
一是速度快,團隊中的高手可以面對面甚至手把手的帶領新人,這要比讓新人自己摸爬滾打學習快太多;
二是質量高,所謂質量高就是效果好,一個半瓶子醋的人教你和一個擁有成熟經驗的人教你,這二者的效果差異有天壤之別。
所以,1個頂100個并非夸大之談,高水平技術人員背后帶來的不是某個點上的收益和提升,而是系統性收益和提升,很多隱性的收益甚至無法精確衡量,但這種提升你完全是可以感受到的。
02
為什么高水平的污水處理人員這么少?
既然高水平的技術人員如此重要,那環保企業自然會投入很大精力去招聘和培養高水平的技術人員。
但在現實中,培養高水平的技術人員并非易事,更準確來說,這是一件絕大多數企業幾乎無法完成的事。
就我長期觀察,這里面主要以下幾點原因:
1. 缺少大量解決運行故障的經驗
疑難雜癥、問題多多的地方才是技術人員成長最好的土壤。
這就像醫生一樣,如果你呆在一家無法經常遇到疑難雜癥,甚至連病人都很少的醫院,那么你的醫技是無法得到大的提升的。
做污水處理的技術人就是給環境治病,這和給人治病的醫生很大程度上是同一種類型的工作。
我們現在很多技術人員遇到的問題是什么呢?
自己所在的污水廠或者小的污水站是不怎么出問題的。
當然這作為一份工作是很輕松的,你不需要每天忙的焦頭爛額,過的提心吊膽,但這同時也讓你失去了提升技術實力的機會。
很多做污水處理的朋友總是抱怨自己工資水平低,其實背后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技術水平的停滯。
2. 缺少多廠運行經驗